承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八十与十八:跨越时空的对话
发布日期:2025-09-26浏览次数:字号:[ ]

2025年,是承德医学院建校八十周年,按孔老夫子的说法:八十耄耋,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同时,2025年,也是我来到承医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十八是成年的开始。

八十与十八,耄耋之年与青春之我,即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作为一名承德本地人,我从小就对承医充满了向往与敬意,那是因为我小的时候,甚至2010年之前,承德医学院是承德市内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当时附属医院的许多医生也毕业于承医。所以,初高中老师对我们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时候,承医也是不可或缺的知名高校。一个高等学府,一个承德人内心中的神圣殿堂,就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种子,再生根、发芽,成为生命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07年懵懂的我刚来承医工作,负责管理基础部2007级。校长李玉红(时任基础部副主任)带我从行政楼走到科研楼,随后基础医学院书记吴杰(时任基础部副书记)语重心长地教授我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随之而来的就是9月迎新,忙碌的工作填补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我依稀记得,5班的高超和家长在办公室(6号公寓202)报道结束之后,走到办公室窗户下的那一刻,他们在谈话中说这个老师太年轻了啊,像你们的同学,不像是刚毕业的。我听到这些心情略有些复杂,焦虑、暗自开心、憧憬,三者兼而有之。

从此开始向夏翠霞老师、祁延伟老师学习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涉及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谈心谈话、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在一天又一天的忙碌奔波中,逐渐找到了人生的位置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从懵懂的青年,逐渐有了些许的经验,可以从容的面对一些事情。尽管只有一年相处的时间,但在07级,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至今记得他们的名字:王斌、王庆宇、张曦文、于同、武广海、韩菲、高雅然、于宁、高超、张楠、孙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08年,工作的需要,我又来到了护理系,负责2008级护理本科学生的管理。在这里的五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五年。由于大学时代没有当过班干部,不敢面对几百人的大班会,依稀记得第一次新生入学教育,紧张的我甚至把衬衫浸湿了。08级毕业的时候,有个同学悄悄对我说:“老师,第一次班会,你的衣服湿透了,我们几个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您是老师,我们也不敢说啊!”五年的时光,发生了很多很多。参加班干部竞选、团日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职业生涯的树立和规划、运动会呐喊加油、谈心谈话等一系列活动。我可以骄傲的说,带她们两年之后,我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对每个人有大致的了解。五年,我和学生共同成长,见证了她们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明智!也见证了她们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各个科室的护士长、学术带头人,院总带教。

2013-2015年先后在生工系、临床学院工作。2015年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我到中医系工作。先后带过12、15、17、20级的学生。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的学生,内向、内省、肯付出、基础知识扎实。八年下来,我和她们一起分享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激动、考研成功的喜悦,找到工作的开心,以及对自己、对社会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去各地走访毕业生,看着他们的成长成熟,跟我分享在医院的见闻、心得。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当我们欣赏承医群星闪耀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我们都曾在承医这片土地上,迷茫过,徘徊过,甚至消沉过,但就是承医这片沃土,以她的宽厚的胸怀,包容接纳了彼时黯淡无光的我们。成就了今日之你我。

学校里的每位老师如同校门口的武烈河日夜不停的奔流着,不知疲倦的教书育人,每一届的毕业生就像武烈河里的一颗水滴,汇入到大海中去。承医的每一名学子,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如武烈河的水滴一样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去,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去,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


作者:护理系 苏治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安远路 邮编:067000 电话:0314-2291234 传真:0314-2290888
承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