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
![]() |
【承医师声】春风“化”雨——崔凤侠老师的医用化学课堂 | ||||||||
| ||||||||
医学是一条需终身跋涉的长河,而老师正是这条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不断摸索改进,引领学生跨越激流、行稳致远。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专访了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医用化学》主讲教师——崔凤侠老师。通过她的讲述,一段关于课程优化与教学探索的生动历程徐徐展开。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原图) 教学之路,创新为帆。会议室里,留着干练短发的崔凤侠老师与我们亲切交谈,分享了近年来在课程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她认为:“《医用化学》是一门为生命健康服务的学科,应在深入理解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推进教学创新。”她强调,要依托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紧扣课程重点,统筹线上与线下教学环节,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崔凤侠老师的经验带来深刻启示:只有教师对学科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进而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应用知识,拓展学科的多元认知。这条路,是她脚踏实地走出的教学实践之路,也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坚守初心,以认定促奋进。“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认定,其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崔凤侠老师眼中洋溢着喜悦,“在撰写申报书时,我们已经融入了很多对课程未来的展望与设想。”她表示,此次获批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接下来,她和团队将继续推进课程转型与优化,强化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每一个创新方法的诞生,都离不开团队的集思广益;每一项措施的实施,都依托于紧密的团队协作;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更是数年如一日的不倦探索与反思。崔凤侠与她的团队始终怀揣对教学创新的赤诚与信念,在日常中默默耕耘,无私投入时间和智慧。即便已获认定,她依然云淡风轻,将目光聚焦于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继续前行。 春风化雨,育人育心。除了专注课程建设,崔凤侠同样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她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兴趣的激发和价值的塑造。《医用化学》应以生命为宗旨、化学为器,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大健康服务的使命感。她希望学生不仅能掌握实用知识,更能提升综合素养,增强个人发展与民族命运的连结。值得一提的是,她还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实现从单一学科认知到民族文化理解的升华。这不仅拓展了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更是教学理念与思想层次的一次飞跃。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来之不易。崔凤侠老师的分享发人深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对教学事业的赤诚与专注,展现出人民教师的卓越风采与崇高精神。她的经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指南,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树立了标杆,也为其他教学团队带来了宝贵启示。崔凤侠老师对教学的热忱与钻研,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让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办公桌前,她笔下流转的,正是未来教育的光辉与成就。 作者:薛佳怡 魏宇星 编辑:党委宣传统战部 张喜子 审核:党委宣传统战部 周文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