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承德医学院报 总第175期
发布日期:2009-10-28浏览次数:字号:[ ]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第一版
副省长孙士彬到我校检查督导甲感防控工作
    本报讯10月23日上午,副省长孙士彬在承德市副市长张建国,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对我校甲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我校师生进行慰问。
孙士彬副省长对我校一个时期以来的甲感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说,听了市有关领导的介绍,了解到承德医学院的甲感防控工作防控得当、处置得力、科学有序、学校情况稳定,工作学习秩序井然,为承德高校甲感防控工作做出了表率。希望承德医学院再接再厉,做好应对疫情新形势的准备,进一步做好甲感防控工作。
    孙士彬副省长一行检查完甲感防控工作后,还在我校领导刘永平、张树峰等的陪同下视察了校园。她对我校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我校未来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表示将设法为我校争取一笔资金,扶植山区高校的发展。在学校中心广场前孙省长和我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孙士彬副省长的来访,随即召开会议,对下一阶段甲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表示一定按照孙省长的要求,严防严控甲感传播,保证师生健康。
于淑华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汉斯•胡特博恩、张孟良教授
聘为我校基础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本报讯(乔媛媛)10月22日上午,基础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聘任仪式在行政楼会议室举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汉斯•胡特博恩教授和张孟良教授被聘为我校基础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聘任仪式由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组织,刘永平书记、张树峰校长、宋鸿儒副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聘任仪式。
    宋鸿儒副院长介绍了我校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有关事宜。张树峰校长宣布了聘任决定。刘永平书记和张树峰校长分别为汉斯•胡特博恩教授和张孟良教授颁发聘书。汉斯•胡特博恩教授和张孟良教授相继发表感言。最后,刘永平书记做总结讲话。他对两位教授接受聘请来我校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相信今后的合作将会有丰硕的成果。聘任仪式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哥本哈根大学是丹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欧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在医学、法学、物理学方面非常著名。汉斯•胡特博恩是哥本哈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运动神经控制研究组主任、神经生理学教授,是丹麦科学院院士(Membership of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和挪威科学院院士(Membership of 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s),其教授职位由丹麦女王直接聘任,是哥本哈根大学校长无权解聘的终身教授。张孟良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医学院神经运动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学者,现为哥本哈根大学神经科学与药理学系的副教授,使用电生理学和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事运动神经元功能和运动机制的研究,是美国神经科学协会的会员。2008年7月,汉斯•胡特伯恩教授和张孟良教授被正式聘为我校的客座教授,此次受聘为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名誉所长将进一步推动我校神经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项目和联合课程的开展。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本报讯(张颖)10月24日至25日,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在我校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孙万珍,学院领导刘永平、张树峰、宋鸿儒及来自全省教学、医疗、科研、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云南、天津中医药学会等15个省(市)中医药学会发来贺信贺电。
    刘永平书记代表承德医学院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以及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刘书记表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省中医“治未病”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承德医学院作为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支持和开展我省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掌握中医特色技法的中医“治未病”实用型人才。为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我省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为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许司长指出,中医“治未病”工作是一项造福万民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 “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首家在省级中医药学会成立的“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为中医“治未病” 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全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工作开了个好头。今后要加大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深入社区,造就一支专业的队伍,研发系列技术和产品,使中医“治未病”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北省卫生厅原副厅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孙万珍讲话。孙会长指出我省应该充分利用好中医药资源这个优势,开展好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还要发挥中医药学会与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在中医“治未病”的继承和发扬上、在临床基地建设及中医“治未病”的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重视在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方面的人才培养,探索和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模式,提高他们对预防保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加强他们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际能力。
    本次成立大会,产生了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及成员。承德医学院院长张树峰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
    张树峰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今后任务作了部署,他提出了八点要求:1、要认识中医“治未病”在当今社会的伟大意义。2、要充分发挥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快我省中医“治未病”的步伐和学术研究。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治未病”学术活动。4、编辑和创办中国传统医药学及世界绿色生态前沿科技医药保健学的有关中医“治未病”的报刊和杂志,建立网站,开展网上学术论坛和交流。5、组织省内及聘请省外中医“治未病”专家赴基层传授“治未病”的经验及宣传科普知识,积极开展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在中医“治未病”及“绿色生态养生保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6、在省内各医疗机构成立中医“治未病”临床基地及研究基地,开展中医“治未病”的临床与实践研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形成沙龙及网络。7、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去,组织开展以传统医药、绿色保健品、绿色美容品、医疗器械及养生旅游等方面的活动。8、要认真总结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的中医药学!
    成立大会结束后,专家们就中医“治未病”做了精彩的学术交流。为本次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玉萍岛小区落成有感
张东旭
驼峰山下植杏林,武烈河畔传福音。
点砖成楼为今景,面壁破垒问古人。
外一首
阶梯教室人声杂,携妻挈子选新家。
衣食住行民生事,幸福美满乐开花。
 
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甲型H1N1流感
    本报讯(本报记者 辛铁钢)10月18日上午,党委书记刘永平、副院长宋鸿儒及相关部门同志现场检查指导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0月19日上午,学校召开了防控甲流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刘永平、院长张树峰、副院长张一模、曹凯、薛景凤、宋鸿儒以及研究生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学工部、保卫处、饮食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张树峰院长传达了承德高校防控甲流工作会议的精神,并结合会议精神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学校防控甲流的各项措施要实际、实效、实用、有力。针对临床确诊病例、发热、医学观察、停课和其他多数正常学习工作五个层次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二是在防控工作要求的大原则下,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决策处理防控工作事项,做到敢于决策,善于决策。三是坚持双防控原则,重点放在防大疫,防危重症患者上。四是在师生中进一步加强防疫、防火、防盗安全教育。五是做好中药购买、配置、服用工作,并积极申请、购置甲流疫苗。
    宋鸿儒副院长把我校目前学生情况及防控全面工作做了介绍,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他强调加强门卫对进出人员的管理工作,严格学生外出请销假制度。教师出现发热要进行居家观察,教务部门和教学系部、教研室做好授课教师调配工作。
    刘永平书记强调说,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全校上下对防控工作不能放松,要确保校内秩序,严防输出病例,对社会负责;二是加强预测、严防扩散。要加强对甲流疫情的监测和预测,防止疫情的扩散。要加强教师队伍的防控工作,教师出现发热不能带病上课,要进行居家观察;三是做好准备,科学防控。积极发挥专家作用,成立疫情防控顾问组,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科学指导、有力指导,有效延缓疫情流行。
    10月21日上午,承德市副市长张建国及承德市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来我校检查指导甲流防控工作情况,并在会议室同校领导进行了座谈。座谈中,院长张树峰介绍了我校传达落实18日承德学校系统防控工作会议要求情况。副院长宋鸿儒介绍了学校预防出现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承德市卫生局局长张亚平感谢学校对甲流防控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
    张建国副市长高度肯定了我校甲流防控工作,指出我校防控工作处置得力、科学有序、学生稳定。张建国副市长对今后防控工作强调说,一是要高度关注38.5°C 以上的高烧患者,重点解决从一般发热转变成重症发热的问题,对发热病人要进行综合治疗,减轻病情,确保一般病人病情不加重;二是工作重点是“控”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病例。他强调防控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非常时期采取非常办法,学校遇到特殊情况,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要大力帮助和支持,要做好控制发热、控制危重工作。
 
第二版
护理系 “新加坡护理专业全额奖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圆满完成
    本报讯(齐菲)10月13日,教育部杨小婧老师带领新加坡考试团一行六人抵达我院后,经过13日下午两个小时的笔试和14日全天的面试,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方专家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25名同学获得赴新加坡留学的全额奖学金。
    护理系2007年首次成为承办该项目的系部,在我院及相关部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经国家教育部及新加坡批准,将今年名额增加为 25名。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由于学院领导、各部门及护理系高度重视,新加坡考试团对我院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特别是我院各部门及护理系的接待很满意,录取工作非常顺利。至此,我院2009年“新加坡护理专业全额奖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圆满完成。
 
教职工诗词朗诵比赛
    本报讯(孙伟明 李文谦)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我校举办了以“歌盛世,颂祖国”为主题的教职工诗歌朗诵比赛。10月23日下午,图书馆八楼多功能厅,参加比赛的教师们面带微笑,目光中透露着喜悦与自信。党委副书记王振方、张东旭、副院长曹凯,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书云等出席了比赛。
    15个由各系部选送的节目既有《中国人》等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又有《相信未来》等这样的名人佳作,可谓文字优美精彩纷呈。教师们饱含感情的朗诵使现场高潮迭起,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内心的爱国之情。赛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与振奋。中医系08级柳净同学说:“老师们饱含深情的朗诵令人感动也令人振奋。‘雪灾、地震,撼不动中华的根基,兄弟姐妹生死不离’泪水中充满着坚定:‘中国梦圆,儿女心欢,北京奥运,宏图大展’向世界展示了祖国的强大,令人心潮澎湃。”
    经过评委们认真的评比,比赛现场共评出最佳组织奖一名,由基础部获得;最佳创作奖两名,分别由李晓杰和付俊贞老师获得;优秀创作奖两名,分别由王会玲和齐菲老师获得;其中基础部选送的合诵《中国人》与心理系选送的独诵《祖国 我为你自豪》荣获一等奖;机关党总支选送的独诵《相信未来》等五个节目荣获二等奖;机关党总支选送的《青春万岁》、中医系选送的独诵《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八个节目荣获三等奖。
    赛后,张东旭副书记做了幽默精彩的点评。他说:“诗是语言的精品心灵的表达,诗可以言志言情言景,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我院此次举办的以‘歌盛世,颂祖国’为主题的教职工诗歌朗诵比赛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双节过后图书馆有新气象
    本报讯(张曦文 徐午)10月12日,图书馆将开馆时间延长至晚21点30分。今年6月,院助理组接到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后便立即联系图书馆姜振儒馆长,姜馆长对同学们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针对图书馆工作如何更好的方便师生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图书馆首先联合保卫处发出通知强化储物箱的管理,严禁私有化。其次,图书馆将开馆时间延长至21时30分。姜馆长表示全馆工作人员欢迎广大师生为图书馆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议及意见。同时,姜馆长也希望同学们体谅工作人员的辛苦,爱惜图书,遵守图书馆有关规定,共建和谐有序的借阅环境。
教职工三加一篮球比赛
    本报讯(于海华)为了增强教职工体质,预防甲感蔓延,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 10月14日―20日,我校工会和校职工篮球协会联合举办了职工三加一篮球比赛。来自学校各部门两个组别的十一个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采取大循环的形式。经过25场比赛的激烈角逐,中年组第一名由基础部代表队获得,中药医学工程队获第二名,后勤代表队获第三名。青年组第一名由公体部代表队获得,党政代表队二队荣获第二名,第三名为基础部代表队。   
    教职工三加一篮球比赛是我校自创的一种篮球比赛赛事。上场队员由三名男队员和一名女队员组成,比赛场地为半场。这种比赛规则降低了篮球比赛的强度,比较适合全民健身的原则,使篮球这一比赛项目走向大众化。
 
师情•家意
    八月,金风飒爽的季节,十五,万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佳节,身在他乡的我们,原来也可以如此温馨,如此快乐。因为是她,是她给了我们家的感觉、家的温馨。她就是我们的辅导员――夏翠霞老师。
    中国的团圆节,在人们的期盼中走来,在人们的欢乐中走来。而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学子,或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思乡之情吧,也特意安排了丰富庆祝活动。
    我们也像逢年过节一样,五邻四舍地相互走走看看,吃些水果,聊聊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写满了欢乐。中午,还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顿欢乐而特别的团圆饭。平日里拿惯了笔杆子的手,如今端起锅碗瓢盆也同样不示弱,炒菜、和面、做水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看上去似乎很有节日的气息,很有家的氛围……
    然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夏翠霞老师的到来!是她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是她让我们深深地明白――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当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时,当我们忙得似乎忘记了节日、忘记了家时,夏老师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此刻,她的容颜那么和蔼可亲;她的眼神,善良而真诚;她的声音,那么温柔亲切;她的问候,真诚而温暖。
    夏老师的到来,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意外,更惊喜!她热情的招呼我们吃花生,尝水果,像位母亲在招呼她的儿女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笑容,写满了幸福,好像真的回到了家,真的见到了久别的母亲。
    很快,师生融在一起,忙碌继续,快乐继续,不同的是,“家”这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被重新定义!原来这里也是我们温暖的家!
    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很快。最后,我们合影留念,这一刻将被永远记在照片里,这一天将被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夏老师的背影在我们的视线里渐渐模糊,而一股暖暖的感恩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荡漾开来……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情更浓。
    身在他乡为异客,却又亲情暖心中。
    夏老师,是您给我们带来了家的温馨,是您和我们一起描写了一段美丽的回忆,是您用行动、用真诚告诉我们,在这里我们并不孤单,这里也是我们快乐的家!
    二零零九年的中秋,我们07级临本3班全体同学都会把这个美丽的日子铭记!夏老师,借这个佳节吉日,我们虔诚的为您祈祷祝福,面对这一轮明月,我们向您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您,夏老师!”
    忆往昔吾师之身影,感春蚕蜡炬之恩情。
    惟努力学习以相报,愿人人万事顺心意!
07临本3
 
基础部08级临本第二团支部举办团日活动
    本报讯(吕超华 周璇)10月23日下午,基础部08级临本第二团支部在教学楼206教室举行了以“青春献祖国―传中华情 指就业路”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振方及百余名同学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全体起立,团员佩戴团徽齐唱团歌。小品《给我一个支点》分别从大学生学业不精、读书过于死板或学业精通三个角度演绎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面试问题。表演者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不断赢得在场观众的欢笑。
    王振方副书记以朴实真切的话语向大家讲述了目前的就业形势及国家优惠的就业政策,尤其指出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前景。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他为大家提供了八条就业途径:协议书、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考研、选调生、考公务员、参军、西部志愿者。同时王振方副书记针对就业所需能力给大家提出了诚挚的建议。教务处唐世英处长从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构建和谐英才校园做了精彩演说。“思路决定命运”、“把握现在,把握自己,掌握未来”寄予了对同学们的无限希望。
 
大学生红丝带协会进行培训
    本报讯(马振儒 孙伟明 通讯员 路宽)为了使09级新生进一步了解协会工作并在校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防治知识宣传,10月21日至24日在教学楼前进行了展板宣传,共展出16块展板,包括8块对过去的一年里协会在校内校外开展的10余次活动的介绍和8块知识性展板的宣传,图文并茂的展板引得过往同学的驻足观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该协会于10月24日下午,对刚入会的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培训讲座。党委副书记王振方,杜少杰老师、亚涛老师、李娟老师出席了培训讲座。
    首先,播放了有众多明星参演的音乐电影《爱在阳光下》,使整个培训讲座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接着,协会副会长马晨光带领现场志愿者进行了庄重宣誓。
    随后,王振方副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回顾了自己4次参加全国性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会议”的工作经历。尤其提到了协会8名宣讲团成员在省内9所高校宣讲经历,令在场的同学深感敬佩。他肯定了协会的工作成绩,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做好防治知识宣传,把协会打造成品牌社团,走向全国。王振方副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肩上的责任的重大。
    胡老师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艾滋病基本的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讲座,使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理性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防治知识。该协会宣讲员申炜炜进行了《艾滋病发现历程》的宣讲,向广大志愿者系统的讲述了艾滋病的发现及发展过程,而樊丹彩同学进行了《让红丝带飘起来》的宣讲,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发人深省,呼吁广大志愿者积极的参与到防艾治艾的队伍之中。杜老师和协会副会长桑伟伟分别就协会宗旨、协会精神、具体分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具体介绍。
 
承医校园再添色彩  社团招新百花齐放
    本报讯(樊丹采)10月17-18日,由校学生会社团部统一安排,45个社团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招新活动。
    9月份,各社团就开始积极准备招新的相关事宜,利用假期整理资料、制作展板、安排人员。17日、18日正式招新,招新现场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向工作人员询问社团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社团。据统计,经过两天招新,共有3500多人次报名参加了不同的社团。
    与去年相比,此次招新有以下亮点:第一,社团数量由去年的38个增加到45个。新成立的军事协会、魔术社、轮滑社、青年励志社、科技协会、健康评估社、曲艺社等7个社团也参加了招新,大大丰富了社团的内容,填补了社团活动的一些空白。第二,各社团招新由新成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做到“定时间、定地点”,规范报名注册。第三,在报名的人群中除了大一新生外,也不乏大二、大三的同学以及研究生,充分说明了社团活动具有一定得影响力和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安远路 邮编:067000 电话:0314-2291234 传真:0314-2290888
承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